谈我国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近10年来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刮板输送机链条 ,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 。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vwin德赢网官方下载、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 。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 ,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间效果 ,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 。
1 我国变频矿用皮带输送机调速技术的发展概况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通常由电动机、控制装置和信息装置3部分组成 。电气传动关系到合理地使用电动机以节约电能和控制机械的运转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实现电能-机械能的转换 ,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 。电气传动分成不调速和调速两大类 ,调速又分交流调速和直流调速两种方式 。不调震动筛分机速电动机直接由电网供电 ,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类原本不调速的机械越来越多地改用调速传动以节约电能(节约15%~20%或更多) ,改善产品质量 ,提高产量 。在我国60%的发电量是通过电动机消耗的 ,因此调速春传动是一个重要行业 ,一直得到国家重视 ,目前已有一定规模 。
近年来交流调速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就是变频调速技术 。变频调速是交流调速的基础和主干内容 。上个世纪变压器的出现使改变电压变得很容易 ,从而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电力行业 。长期以来 ,交流电的频率一直是固定的 ,变频调速技术的出现使频率变为可以充振动机械分利用的资源 。
我国电气传动产业始建于1954年当时第一批该专业范围内的学生从悬挂输送机各大专院校毕业 ,同时在机械工业部属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气传动成套公司 ,这就是后来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的前身 。我国电气传动与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简使见表1 。现在我国已有200家左右的公司、工厂和研究所从事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作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许多产品的科研开发能力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至今自行开发生产的变频调速产品大体只相当于国际上80年代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高速发展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它既对国内企业 ,也对外国公司敞开 。很多最先进的产品从发达国家进口 ,在我国运行良好 ,满足了我国生产和生活需要 。 国内许多合资公司生产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产品 ,国内的成套部分在自行设计制造的成套装置中采用外国进口公司和合资企业的先进设备 ,自己开发应用软件 ,能为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一流自动切管落料机的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虽然取得很大成绩 ,但应看到由于国内自行开发、生产产品的能力弱 ,对国外公司的依赖性严重 。
表1 我振筛机国电气传动与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简史
(1) 晶闸管交流器和开关断器件(DJT、IGBT、VDMOS)斩波器供电的直流调速设备 。这类设备的市场很大 ,随着交流调速的发展 ,该时常虽在缩减 ,但由于我国旧设备改造任务多 ,以及它在几百至一千多kW范围内价格比交流调速低得多 ,所以在短期内市场不会缩减很多 。国产设备能满足需要 ,部分出口 。自行化工振动筛开发的控制器多为模拟控制 ,近年来主要采用进口数字控制器配国产功率装置 。
(2) IGBT圆锥机或BJT PWM逆变器供电的交流变频调速设备 。这类设备的市场很大 ,总容量占的比例不大 ,但台数多 ,增长快 ,应用范围从单机扩展到全生产线 ,从简单的V/f控制到高性能的矢量控制 。约有50家工厂和公司生产 ,其中合资企业占很大比重 。
(3) 负载换流式电流型晶闸管逆变器供电的交流变频调速设备 。这类产品在抽水蓄水能电站的机组起动 ,大容量风机、泵、压缩机和轧机传动方面有很大需求 。国内只有少数科研单位有能力制造 ,TD、D型斗提机目前容量最大做到12MW 。功率装置国内配套 ,自行开发的控制装置只有模拟式的 ,数字装置需进口 ,自己开发应用软件 。
(4) 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交流变频调速设备 。这类产品在轧机和矿井卷扬传动方面有很大需求 ,台数不多 ,功率大 。主要靠进口 ,国内只有少数科研单位有能力制造 。目前最大容量做到7000~8000kW 。功率部洗砂机分国产 ,数字控制装置进口 ,包括开发应用软件 。
变频调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滚轴筛的重要地位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双齿辊破碎机应用面广 ,是工业企业和日常生活中普遍需要的新技术;
是节约能源的高新技术筛分机械;
是国际上技术更新换代最快的领域;
是高科技领域的综合性技术;
是替代进口 ,节约投资的最大领域之一 。
2 国内外技术现状对比
2.1 国外现状
在大功率交-交变频(循环变流器)调速技术方面 ,法国阿尔斯通已能提供单机容量达3万kW的电气传动设备用于船舶推进系统 。在大功率无换向器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方面 ,意大利ABB公司提供了单机容量为6万kW的设备用于抽水蓄能电站 。在中功率变频调速技术方面 ,德国西门子公司Simovert A电流型晶闸管变频调速设备单机容量为10 ~ 2600 kVA和Simovert P GTO PWM变频调速设备单机容量为100 ~ 900 kVA ,其控制系统已实现全数字化 ,用于电力机车、风机、水泵传动 。在小功率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反面 ,日本富士BJT变频器最大单机容量可达700 kVA ,IGBT变频器已形成系列产品 ,其控制系统也已实现全数字化 。
国外交流变频调速技术高速发展有以下特点 。
(1) 市场的大量需求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能源全球性短缺 ,变频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机械、纺织、化工、造纸、冶金、食品等各个行业以及风机、水泵等的节能场合 ,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
(2) 功率器件的发展 。近年来高电压、大电流的SCR、GTO、IGBT、IGCT等器件的生产以及并联、串联技术的发展应用 ,使高抵押、大功率变频器产品的生产及应用成为现实 。
(3) 控制理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矢量控制、磁通控制、转矩控制、模糊控制等新的控制理论为高性能的变频器提供了理论基础;16位、32位高速微处理器以及信号处理器(DSP)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实现变频器高精度、多功能提供了硬件手段 。
(4) 基础工业和各种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变频器相关配套件社会化、专业化生产 。
2.2 国内现状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气传动的技术水平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10 ~ 15年 。
在大功率-交、无换向器电机等变频技术方面 ,国内只有少数科研单位有能力制造 ,但在数字化及系统可靠性方面与国外还有相当差距 。而这方面产品在诸如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起动及运行、大容量风机、压缩机和轧机传动、矿井卷场方面有很大需求 。在中小功率变频技术方面 ,国内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普通的V/f控制 ,仅有少量的样机采用矢量控制 ,品种与质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每年大量进口 。
国内交流变频调速技术产业状况表现如下:
(1) 变频器的整机技术落后 ,国内虽有很多单位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 ,但由于力量分散 ,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技术和生产规模 。
(2) 变频器产品所用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制造业几乎是空白 。
(3) 相关配套产业及行业落后 。
(4) 产销量少 ,可靠性及工艺水平不高 。
3 未来的发展方向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强弱电混合、机电一体的综合性技术 ,既要处理巨大电能的转换(整流、逆变) ,又要处理信息的收集、变换和传输 ,因此它的共性技术必定分成功率和控制两大部分 。前者要解决与高压大电流有关的技术问题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问题 ,后者要解决(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的硬、软件开发问题(在目前状况下主要全数字控制技术) 。
其主要发展方向有如下几项:
(1) 实现高水平的控制 。基于电动机和机械模型的控制策略 ,有矢量控制、磁场控制、直接传矩控制和机械扭振补偿等;基于现代理论的控制策略 ,有滑模变结构技术、模型参考自适应技术、采用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解耦、鲁棒观察器 ,在某种指标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技术和逆奈奎斯特阵列设计方法等;基于智能控制思想的控制策略 ,有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自优化、自诊断技术等 。
(2) 开发清洁电能的变流器 。所谓清洁电能变流器是指变流器的功率因数为1 ,网侧和负载侧有尽可能低的谐波分量 ,以减少对电网的公害和电动机的转矩脉动 。对中小容量变流器 ,提vwin德赢网官方下载关频率的PWM控制是有效的 。对大容量变流器 ,在常规的开关频率下 ,可改变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 ,实现清洁电能的变换 。
(3) 缩小装置的尺寸 。紧凑型变流器要求功率和控制元件具有高的集成度 ,其中包括智能化的功率模块、紧凑型的光耦合器、高频率的开关电源 ,以及采用新型电工材料制造的小体积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 。功率器件冷却方式的改变(如水冷、蒸发冷却和热管)对缩小装置的尺寸也很有效 。
(4) 高速度的数字控制 。以32位高速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字控制模板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各种控制算法 ,Windows操作系统的引入使得可自由设计 ,图形编程的控制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
(5) 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电机模拟器、负载模拟器以及各种CAD软件的引入对变频器的设计和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主要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如下各项:
(1) 数字控制的大功率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传动设备 。
(2) 大功率负载换流电流型逆变器供电的传动设备在抽水蓄能电站、大型风机和泵上的推广应用 。
(3) 电压型GTO逆变器在铁路机车上的推广应用 。
(4) 电压型IGBT、IGCT逆变器供电的传动设备扩大功能 ,改善性能 。如4象限运行 ,带有电极参数自测量与自设定和电机参数变化的自动补偿以及无传感器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 。
(5) 风机和泵用高压电动机的节能调速研究 。众所周知 ,风机和泵改用调速传动后节约大量电力 。特别是电压电动机 ,容量大 ,节能效果更显著 。研究经济合理的高压电动机调速方法是当今重大课题 。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有如下各项:
(1) 高压、大电流技术:动态、静态均压技术(6kV、10kV回路中3英寸晶闸管串联 ,静动态均压系数大于0.9);均流技术 ,大功率晶闸管并联的均流技术 ,均流系数大于0.85);浪涌吸收技术(10 kV、6kV回路中);光控及电磁触发技术(电/光 ,光/电变换技术);导热与散热技术(主要解决导热及散热性好、电流出力大的技术 ,如热管散热技术);高压、大电流系统保护技术(抗大电流电磁力结构、绝缘设计);等效负载模拟技术 。
(2)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可关断驱动技术;双PWM逆变技术;循环变流 / 电流型交-直-交(CC / CSI0)变流技术(12脉波变频技术);同步机交流励磁变速运行技术;软开关PWM变流技术 。
(3) 全数字自动化控制技术:参数自设定技术;过程自优化技术;故障自诊断技术;对象自辨识技术 。
(4) 现代控制技术:多变量解耦控制技术;矢量控制和直接力矩控制技术;自适应技术 。
4 变频调速技术的因应用
纵观我国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 ,总的说来走的是一个由试验到实用 ,由零星到大范围 ,由辅助系统到生产装置 ,由单纯考虑节能到全民改善工艺水平 ,由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 ,由于低压中小容量到高压大容量 ,一句话 ,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
多年来 ,国家经贸委一直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致力于变频调速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 ,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 ,组织了变频调速技术的评测推荐工作 ,并把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作为风机、水泵节能技改专项的重点投资方向 ,同时鼓励单位开展统贷统还方式 ,抓开发、抓示范工程、抓推广应用 。国家成力了风机水泵节能中心 ,开展信息咨询和培训 。1995 ~ 1997年3年间我国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改造投入资金3.5亿元 ,改造总容量达100万kW ,可年节电7亿kW? h ,平均投资回收期约2年 。
1997年朱榕基总理在国家经贸委上报的“关于风机、水泵节能改造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明确指示“这件事抓得好” 。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 ,已将变频调速列入通用节能技术加以推广 。在国家经贸委《“vwin德赢网官方下载”资源节能综合利用工作纲要》中 ,变频调速已被列入重点组织实施的10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之一 。即将出台的限制性政策规定:对新建和扩建工程需要调速运行的风机和水泵 ,一律不准采用挡板和阀门调节流量;对采用挡板和阀门调节流量的要分期、分批、有步骤地进行调速改造 。
据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变频调速技术已经取得了如下成绩 。
(1) 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范围已发展到新阶段 。石油、石化、机械、冶金等行业都经过了单系统试用、大量使用和整套装置系统使用3个发展阶段 。 如广东茂名石化公司和九江石油化工厂现已发展到饮用常减压和催裂化变频装置 ,取得了节能、增产的显著效果;长春第一汽车厂18个专业厂的输送机械、空压机等设备应用了162台变频器 ,保证了新车的制造迅速达到了生产指标;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在炼油、化工、供水、天然气处理等系统中广泛采用了变频器 ,低压变频调速的普及率已达70%;梅林水厂、太原钢厂、邯郸钢厂等单位在水泵、风机机组上采用中压变频技术 ,保证了生产 ,节约了能源等 。
(2) 变频调速技术已成为节约能源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很多用户实践的结果证明 ,节电率一般在10% ~ 30% ,有的高达40% ,更重要的是生产中一些技术难点也得到解决 。例如包钢1150轧机采用变频装置后 ,年平均事故时间达到工作时间的0.1%以下 ,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且年节约电费约50万元;仪征化纤联合公司共用了300台变频器 ,频率精度达0.2% ,做到了使用3年无一事故;乌鲁木齐市热力总公司在供热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后 ,当年节电达35%以上;石油系统从80年代末到1997年 ,油田和长输管道在用的变频装置已达12万kW ,年节电量近2亿kW? h 。
5 结束语
变频调速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基础技术、和节能技术 ,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所有技术部门中 。我国以后在变频调速技术方面应积极做的工作如下:
(1) 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 ,节约能源及提高产品质量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 大力发展变频调速技术 ,必需把我国变频调速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满足国民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和市场的需求 。
(3) 规范我国变频调速技术方面的标准 ,提高产品可靠性工艺水平 ,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
参考文献
[1] 扬竟衡 ,马小亮 ,余锡仁. 第七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电气传动. (
相关资讯
相关产品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
- 关于网站内容违禁词、极限词失效说明
- 振动输送机的六大选型步骤及四大注意点
- 惯性振动输送机运行期间会出现哪些故障呢
- 刮板输送机的特点表现
- 螺旋输送机的六点操作注意事项
- 中型板式给料机有什么结构特点 ,怎样维护保养
- 怎样调节惯性振动给料斗出料量大小
- 操作振动给煤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又有哪些操作注意点
- 关于圆振动筛先进结构及使用与维护要点
- 如何维护检修 ,才能延长电机振动给料机的使用寿命